赤壁青磚茶歷史悠久,始于漢晉,興于唐宋,盛于明清,傳承至今。赤壁市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中國青磚茶之鄉”和“中國米磚茶之鄉”。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湖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表決通過《湖北省促進茶產業發展條例》;同時,省委、省政府在2021年也相應出臺了“湖北省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戰略,提出了培育“百家細分行業領軍企業和千家成長型龍頭企業”及產值達500億元的目標。
一、現狀
赤壁羊樓洞和赤壁青磚茶被國際茶葉委員會認定為“歐亞萬里茶道源頭”和“世界茶業第一古鎮”,已納入“萬里茶道”申遺預備名單。赤壁青磚茶作為“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湖北的重要公共品牌正在蓄勢待發。
2020年10月13日,應勇書記到赤壁調研時強調,“力爭用三年時間,趕超安化黑茶”。對此,赤壁市堅決貫徹落實,堅持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同構。
1.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聘請劉仲華院士為赤壁青磚茶產業首席科學家,編制青磚茶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設立2億元青磚茶產業專項基金,市財政每年列支2000萬元,獎補產品研發、品牌建設;成立赤壁青磚茶產業發展集團、研究院、茶業協會,著力打造3家年產值過10億元企業;建設赤壁青磚茶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赤壁青磚茶國家級交易中心;促進茶旅融合,高品質打造茶旅景點、線路。
2.創新發展提升價值鏈。健全質量標準體系,制定發布青磚茶產業包括種植、生產、倉儲、運輸等在內的行標、國標;建設標準生產車間和種植基地;研究開發創新產品,圍繞“青磚”變“輕磚”,已開發出袋泡茶、巧克力磚茶、速溶茶等100多個品種;組建赤壁青磚茶研發中心、茶科所、茶學院、黑茶檢測中心、科研實驗室、大數據中心等全產業鏈服務機構和現代化新產品生產線,讓產品時尚化、便捷化、功能化。
3.開放發展完善供應鏈。鞏固傳統市場,與河南、河北、北京、內蒙古、新疆等省36座城市和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等20多個國家,加強合作共建,復興萬里茶道。開拓新興市場,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引導赤壁青磚茶進單位和社區、進賓館酒店、進高鐵民航、進國企央企;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多模式促銷。
二、問題
1.尚未成為湖北主打品牌。“赤壁”,雖然只是隸屬于湖北省咸寧市的縣級市,但“赤壁”二字特色明顯,文化濃厚,競爭力強。這幾年,青磚茶公共品牌面臨“湖北”、“咸寧”、“赤壁”三種不同冠名,分散了省、咸寧市、赤壁市的相關資源,抵消了三級政府的扶持力度。近年來雖然省有關主管部門、咸寧市、赤壁市已經逐步達成共識,但共同叫響“赤壁青磚茶”公共品牌還有待聚集合力。
2.尚未成為國內熱銷茶品。赤壁青磚茶作為地域公共品牌,千百年來都是沿著中俄萬里茶道抵達圣彼得堡,遠銷歐洲,憑借獨特的口感和健康的品質,深深融入沿線各國人民的生活。但也正是由于長期供給邊銷等歷史原因,國內大多數消費者對其了解不多,飲用更少,市場占有率明顯不足。
3.尚未上升為省級戰略。曾幾何時,湖南、云南、福建等地為促進本地區域公共品牌,都把當地的茶產業發展上升為省級戰略,省、市、縣聯動,形成強大的推動力,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值得湖北學習借鑒。
三、建議
1.在省市縣形成公共品牌共識。
借鑒湖南安化黑茶、云南普洱茶區域品牌打造經驗,將“赤壁青磚茶”作為湖北重要的區域公共品牌,上升為升級戰略。目前,湖北最有可能盡快叫響全國乃至是世界的是赤壁青磚茶,具有唯一性,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有歷史厚度,有文化積淀,也有市場基礎。
2.積極引導赤壁青磚茶消費。
省市縣領導應以做“磚茶省長市長縣長”、“磚茶書記”、“磚茶主席”為榮,發展“赤壁青磚茶”,就是發展湖北茶。建議學習湖南經驗,引導本省茶葉消費,在全省開展赤壁青磚茶進機關單位、進賓館超市、進社區企業、進學校醫院、進交通站場、進景點景區等“六進”活動,全面提高市場占有率,擴大赤壁青磚茶文化自信、產品自信。
加強赤壁青磚茶戰略發展領導。把赤壁青磚茶品牌打造和產業發展上升為升級戰略,共同打造公共品牌,由湖北省、咸寧市、赤壁市三級文旅投設立基金、建設園區、制定計劃、專班運作、明確責任,從品種、種植、生產、標準、工藝、營銷、研發、文化包裝等各個環節進行重點公關,謀求突破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