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藥姑山自然保護區在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成效評估工作時,取得重要成果。保護區內安裝的紅外相機成功捕捉到多種珍稀野生動物活動畫面,其中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頸長尾雉,以及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鷴和蛇雕等,為珍稀野生物種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有力彰顯了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
在藥姑山自然保護區黃袍片區大盤山蔡家嶺,紅外相機首次通過人工設備清晰拍攝到白頸長尾雉雄鳥活動影像。白頸長尾雉屬雞形目雉科,是中國特有珍稀雉類,雄鳥頭灰褐色、頸部白色,羽毛色彩斑斕、辨識度極高。因其生性機警、活動隱秘,此次拍攝的影像資料尤為珍貴。此外,紅外相機還在保護區其他區域捕捉到白鷴和蛇雕。白鷴羽色潔白、體態優美,蛇雕作為大中型鷹類,頭頂具黑色雜白圓形羽冠,二者在山林間、高空中展現出獨特生態魅力。同時,果子貍、狗獾、豬獾、草兔、小麂等“三有”保護動物的覓食、嬉戲畫面也被記錄,盡顯保護區生機勃勃的生態景象。目前,部分動物影像資料仍在整理中,后續綜合科考工作或有更多重大發現。
藥姑山自然保護區地處湘鄂贛三省五縣市交界處的咸寧市通城縣境內,是幕阜山系中保存較完整的自然區域之一,鄂東南最為重要的生物基因庫;是我國藥用植物資源富集地區之一,素有“江南天然藥庫”美譽;是湖北省乃至全國重要的野生雉類棲息地,是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補充,具有重大生態價值。
據2022年科考結果統計,保護區內有維管植物203科833屬1982種。其中有種子植物167科755屬1787種,包括裸子植物6科14屬21種、被子植物161科741屬1766種,列入國內外保護組織和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植物共有70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有43種,其中Ⅰ級3種、Ⅱ級40種,占湖北省同類總種數的41.18%。陸生野生脊椎動物有27目95科209屬303種。其中:兩棲類1目7科15屬23種、爬行類2目14科28屬39種、鳥類17目54科118屬177種、哺乳類7目20科48屬64種。屬于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10種、Ⅱ級46種,其中湖北省重點保護動物87種。
近年來,藥姑山自然保護區管委會通過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推進棲息地修復等措施,為野生動植物構建良好生存環境。管委會工作人員表示,將持續關注野生動物動態,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加強生態保護工作,助力藥姑山成為更多生靈的美好家園,也期待未來隨著生態環境改善,記錄到更多珍稀物種,為生物多樣性研究提供更豐富數據支撐。(藥姑山自然保護區管委會?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