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陽縣水利和湖泊局:
你單位報送的《湖北省崇陽縣木三李水庫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以下簡稱《報告書》)、審批申請收悉,經研究,現批復如下:
崇陽縣木三李水庫位于長江右岸一級支流陸水右岸一級支流河田港流域,壩址位于湖北省咸寧市崇陽縣天城鎮河田村,正常蓄水位86.00米,總庫容821萬立方米,興利庫容503萬立方米,總投資27134.20萬元。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水庫樞紐工程,即擋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以及引水兼放空建筑物;灌區輸水工程,即鋪設于壩后閘閥室起、止于白霓鎮小港村羅戴組全長8.984km的輸水管道及相應附屬設施工程。
項目的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湖北省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規劃》等相關規劃,在全面落實《報告書》提出的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態保護措施的前提下,生態環境不利影響將得到緩解和控制。我局原則同意該項目按照《報告書》中所列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采用的建設方案和擬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進行建設。
二、在項目工程設計、建設和運行環境管理中,要認真落實《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環保要求,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及設計規范要求,確保各項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并須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嚴格落實生態流量保障措施。運行期確保工程壩址斷面下泄生態流量,汛期下泄流量不小于壩址斷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5%,枯水期生態流量下泄流量不小于壩址斷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同時,初期蓄水前,同步建設生態流量在線監測系統。
(二)落實水環境保護措施。嚴格控制涉水施工范圍,各類施工場所應遠離地表水體布置。蓄水前開展庫區生態環保清理,制定水庫清理環境保護方案,明確庫底清理環境標準和蓄水環境保護要求。工程蓄水后,盡快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做好后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報批及規范化建設等工作。加強工程新增退水治理,嚴格遵循“三先三后”原則,在確保受水區污水處理能力滿足工程新增退水處理要求、受納水體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的前提下有序實施供水。
(三)嚴格落實水生態保護措施。合理安排涉水施工時間,避開汛期及魚類繁殖季節。涉水作業施工導截流工程開展之前,對受影響區域的魚類進行驅趕,避免開挖導致魚類直接損傷。采用防污簾、圍油欄等水工保護措施,減少施工對水生態環境影響。運營期應在取水口合適位置設置攔魚設施,在木三李水庫庫尾及支流回水末端開展魚類增殖放流。將木三李水庫庫尾以上至源頭河段作為魚類棲息地進行保護,細化保護措施布局安排。
(四)嚴格落實陸生生態保護措施。嚴格按生態優先的原則,進一步優化施工方案及工程設計,合理安排施工時序,規范施工行為,嚴格控制工程占地和施工活動范圍,避免在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繁殖季節進行高噪聲爆破施工,減少對動植物的傷害及其生境的占用和擾動;科學設置棄渣場,不得隨意向水體傾倒,棄渣場應做到先擋后棄。工程施工過程和庫底清理中如發現珍稀保護野生動植物或受傷野生動物,及時采取移栽、驅離和應急救護等措施。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生態修復方案,施工前對表層土壤進行剝離,單獨堆存并回用,施工中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在施工結束后根據周邊生態狀況及時對施工跡地等區域實施生態修復,持續開展生態監測和生態修復效果評估,確保生態保護修復成效。
(五)其他環境保護措施。加強工程建設運行全過程生態環境保護,針對施工期和運行期的廢水、揚塵、噪聲、固體廢物等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危險廢物交有資質單位處置,加強對危險廢物等固體廢物暫存場所的環境管理。委托有能力的單位開展專項工程環境監理,加強項目施工期水質監測和陸生生態、水生態監測,密切監控水質變化情況,最大限度減緩對環境敏感點的影響。在移民安置過程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六)工程施工和運行過程中,應建立暢通的公眾參與平臺,加強與工程涉及區域公眾的溝通,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滿足公眾合理的環境訴求。三、建設項目必須嚴格執行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項目竣工后,建設單位應按規定的標準和程序,對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四、本批復自下達之日起5年內有效。《報告書》經批準后,如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采用的生產工藝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發生重大變動的,建設單位應當重新報批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自《報告書》批準之日起,如超過5年方決定開工建設的,《報告書》應當重新報審。
五、請咸寧市生態環境局崇陽縣分局做好該項目施工期和運營期環境監督管理工作,咸寧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負責不定期現場監督檢查。
六、你單位應當在收到本批復后20個工作日內,將批準后的《報告書》送咸寧市生態環境局崇陽縣分局,并按規定接受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
咸寧市生態環境局
2025年1月14日